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我不久前读完了保罗·嘉维斯·海恩(Paul Heyne)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今天又重新翻了一遍。这本书的第1版于1973年面世。我读的是第11版,出版时间是2008年。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并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和理解这个世界。尽管有许多关于经济学的著作,但深入浅出、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并不多;能够引导读者超越常规思考社会与经济现象的经济学读物更是少之又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正是这样一本极具启发性的好书,经常能打破我的一些固有观念并引发一连串思考。

保罗·海恩极为推崇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书中多次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失败为反面教材。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产权制度也颇有微词。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和分析在当前的中国并不完全适用,但阅读和深思之后,不得不承认他的一些新奇、反常识的观点确实站得住脚!以下是我基于书中部分观点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堵车的有序与无序

经济学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些沉闷。不过,《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却以”堵车”作为切入点,观点非常独特。

堵车是我们大家都经历过的事情。谈到堵车,大多数人都感到烦躁。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喜欢开车,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因为我害怕堵车。一旦遇到拥堵,我就感到烦躁,情绪也会变差。许多司机甚至患有“路怒症”。但作者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高峰期的交通的主要特征是运动而不是堵车,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日复一日地加入到车流中,而且差不多都能到达目的地

作者的分析是正确的。就我个人而言,早上从家到公司大约需要40到50分钟,但晚上八点离开公司,不到30分钟就能到家。堵车可能会让我慢上大约20分钟左右。在过去几年里,我从未因为堵车而无法上班或回家。所以事实上,堵车对我影响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大。

下次遇到堵车时,你可以想像一下你从高空上观察堵车的画片:

如果你从高空俯视,甚至会感到一丝审美愉悦。下面所有独立运行的汽车,彼此首尾相接,车距狭小,然而并不碰撞,一旦有一点点空隙,旁边的车就会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突然并线,车距大的时候就加速,车距一小,就又慢了下来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智慧:堵车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试着心平气和地忽略前面那些乱加塞、让你情绪激动的家伙,他们只是整体有序系统中微不足道的无序个体。

当然堵车只是个巧妙的引子,保罗从堵车自然而然地引出很多经济学话题:秩序、协作、规则。

摇号为什么不公平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讨论”供给与需求”时提到不要混淆稀少与稀缺。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要把稀缺性和稀少性搞混。说某种东西稀少,是说只有相对很少的数量可供使用。稀缺性是购买意愿和供应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作者用了一些例子来说分明什么是稀少和稀缺。我也可以从生活找到一个不错的例子来说明稀少性和稀缺性。深圳市有很多蓝色车牌的燃油小汽车,所以我们可以说深圳市的存量蓝牌并非一个稀少的东西。深圳市为限制燃油小汽车过快增长,规定每月新增的蓝牌为60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通过摇号方式获取,另外3000个通过竞价方式获取。考虑到深圳2024年大约有1766万常住人口,所以我们可以说深圳市的增量蓝牌是一个非常稀缺的东西。

保罗告诉我们,”如果某物是稀缺的,就必须被分配”,而常见的分配方法包括支付意愿(购买力)、按需分配、先到先得(排队)、抽签、平均分配和强权分配(例如“抢夺”)。然而,正如保罗所述,每种分配方式都有优点和缺点。他指出,

抽签本身是公平的,因为没有人对稀缺品有特殊的要求权,但是完全凭偶然性来分配却忽略了人们愿望和条件的多样性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场景,公司年会抽奖。公司年会抽奖和深圳的车牌摇号都涉及抽签,理应都具备同样的公平性。然而,人们很少抱怨公司年会抽奖,却常常对车牌摇号感到不满。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

  • 年会抽奖通常是一次性确定获奖人,我们可以认为奖品对每个人的吸引力是一样的,而且每个人对中奖的期望是一样的;
  • 而车牌摇号则涉及连续多次抽签,导致多次参与抽签的人有更高的中奖期望(尽管实际中奖概率并没有增加)。此外,年会奖品只关系到员工本身,而车牌可能关系到一家人,所以车牌对不同的人吸引力不一样,例如结婚有孩子的人很可能比未婚的人更渴望中签。

2024年深圳修订并重新发布《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实施细则》(深交规〔2024〕3号),新的规定3月1日起实施。其中的一个变化是:

  • 增设了专项增量指标,采取阶梯摇号方式单独配置,增加久摇不中申请人的中签概率

这个改变缓解了保罗所提到的抽签方式“忽略了人们愿望和条件的多样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抽签的公平性和体验。过去常听到一个笑话是,有的人摇号十年不中,有的人摇一次就中了。摇号中签率非常低。以2024年6月为例,有1223421人参与摇号,其中仅有2933人中签。中签概率仅为2.4‰,大约417人中才有1人中签。一方面,长达十年不中签的概率高达75%(基于2.4‰的中签率来计算的),所以大多数人都将久摇不中。另一方面,每个月必然大约有3000人左右中签(无论他们是否首次摇号)。所以”有的人摇号十年不中,有的人摇一次就中了”不仅仅是个笑话,还是个冰冷的事实。以前,久摇不中的人听到这个笑话和事实,大概只能苦笑。这一次,新政策一定能让更多的幸运儿开心地笑。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中签率极低,许多原本购车意愿不强的人提前参与摇号。这导致抽签这种分配方式变成了类似某种形式的排队,而那些没有购车意愿的人参与摇号实际上是一种变相插队。之前对于这种变相插队行为的惩罚相对严格,但在新的规定中,调整为“以摇号方式获得小汽车增量指标逾期未使用者在两年内不得申请增量指标,调整为在两年内不得参与摇号”。我们可以理解为,以前是直接把变相插队的人撵走,现在则允许他们从抽签这条队换到支付那条队伍。新的政策明显友好很多。

后发优势很简单?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47节讨论”促进经济增长”时提到,

技术进步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落后于领先国家的那些国家享有一个重大优势。技术创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人们在试图推动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过程中互动产生的。世界上在技术进步方面领先的国家必须靠自己发现更好的行事方式,而在发现过程中,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还包括犯错带来的所有成本。然而,落后的国家,特别是在它们落后得比较多的时候,就可以避免这些成本。一个拥有极少资本的极度贫穷的国家在20世纪末要提高其产出,不必经过别的国家在历史进程中经历过的那些技术阶段,可以直接从牛车和土路跳到柴油卡车和水泥公路。这是落后的巨大优势。仅仅靠应用领先者付出高成本得到的诸多经验,贫穷国家的经济增长就可以比富裕国家过去的经济增长速度快得多。

概括起来就是:

  • 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
  • 技术创新有开发和试错成本
  • 落后国家可以避开技术成本
  • 后发优势促进落后国家经济快速增长

后发优势的基本原理简单明了。保罗在书中甚至提出了穷国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具体步骤:

  • 吸引外国投资,因为穷国通常缺乏足够资本积累。
  • 出口原材料或低端商品(尽管并非所有穷国拥有丰富的出口原材料)。
  • 进口能提升生产力的设备或技术。
  • 技术进步带来生产力提升。
  • 生产力提升驱动经济快速增长。

这些步骤似乎也不难。中国过去正是采用类似的步骤,成功地利用了后发优势,吸引外资、大量生产和出口低端商品并逐步提升自身的生产力。中国的成功经验表明其他国家,如印度、印尼、尼日利亚,或者泰国、墨西哥、南非等国,也应当有潜力利用后发优势。但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人均 GDP 数据作大致的判断,后发优势只在中国、泰国、印尼、印度这几个国家有所体现,而在墨西哥、南非、埃及和尼日利亚这些国家似乎并未体现。在体现出后发优势的几个国家中,中国那条增长曲线最为引人瞩目和鼓舞人心,而一些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则缺乏希望。注意这里不包括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因为正如保罗所说,南美国家经济政策反复无常所以很难分析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

4_pic

后发优势实际上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容易实现。保罗指出,经济发展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人、资源和制度。为什么印度、印尼和泰国未能像中国那样更好地发展,关键点应该在于政治稳定性教育投资技术创新。中国长期政治稳定,很长一段时间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并且极为重视教育投资和技术创新,从而极大推动了人才资源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反观印度、印尼和泰国三国,印度的宗教和种姓问题、印尼的宗教和种族冲突将长期影响政治稳定,而泰国动不动就发生政府更迭、政治冲突和军事干预。这些政治不稳定性对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构成威胁,限制了三国的经济活力。

关于后发优势,保罗的书中还谈了很多:

如果一个国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将会对发展中经济的初始资本做出巨大贡献。

很多贫穷国家忽视女孩子的教育,从而固执地剥夺了它们自己的珍贵资源

学校教育既是消费品也是资本货物

知识是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缺的不是”物品”,缺的是”想法”

这些关于后发优势的道理并不难理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放眼世界所有后发国家,我们可能是做得最棒的那一个!

一些资源

保罗的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观点,比如:

交换是生产性的,因为双方的财富都增加了

自愿的交换从来就不是等值交换。

备受诋毁的”中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生产的专家,他们能降低交易成本

如果你也准备读这本书,这里有一些参考资源: